【SDGs】
與微生物為伍 興大黃振文副校長走入田間推永續農業
興大人物誌第五集:友善環境大師 黃振文教授
秘書室/監製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明白農民需求,四十多年來師法自然,以友善環境的作法,投入植物病害防治,為臺灣當代研發微生物製劑的先驅。3月份發行的興大人物誌,紀錄黃振文在創新研發、產學合作與校務行政的積極投入與豐碩成果。
 
臺灣研發微生物製劑的先驅
黃振文為興大植病系的校友,1990年自美國喬治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即返回母校服務。他在學校擔任研究生、助教、講師期間 (1976-1987年) 就與啟蒙恩師孫守恭教授利用稻穀、蔗渣、蚵殼粉、礦灰等農工廢棄物成功調製出「SH土壤添加物」,成為臺灣第一個以非農藥資材防治植物病害的開端。「SH土壤添加物」可有效防治多種農作物的土媒病害,因而被廣泛應用於臺灣各地的蔬果栽培,並順利取得發明專利。
 
多年來黃振文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著,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黃振文表示,臺灣20多年前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黃振文從從孫黃土壤添加物的概念,發現一些微生物有防病功效,因此他從土裡面找出很多菌類來生產測試,最後從上千餘株的菌種中挑出效果極佳的蕈狀芽胞桿菌,也技轉給7家廠商量產,各公司製造出的產品在田間施用成效均相當良好。
 
黃振文長期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他說,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是用來預防作物病害發生,預防重於治療,假使發病以後再施用的話,基本上效果就表現不起來,所以要先了解它的特性然後引導農民使用。
 
投身行政 積極爭取資源
學而優則仕,1998年黃振文接任農推中心主任,2000年擔任植病系主任,2006年起當選兩屆農資學院院長,2015年擔任副校長。20年行政經歷,期間極力促成多項產學合作與研究大樓的興建工程,協助學校、產業界與政府相關單位,開啟良好的合作模式,並將豐碩的成果回饋給社會。其中包含促成永豐銀行捐贈食品與農業安全檢測大樓,與企業攜手為國人食安把關;促成農委會撥款興建動植物防疫檢疫大樓,將動植防疫檢疫局台中分局遷設於興大校園,使雙方更有機會合作推動動植物檢疫防疫的工作。
 
黃振文將一生的心力奉獻於教學研究與服務推廣,開發環境友善的植物病害防治法。過去無毒的方式,常被笑說不可能;現在無毒卻變成顯學,黃振文以前瞻的眼光,持續朝永續農業的目標邁進。

 
照片圖說: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