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研究領域

本中心為達2040農業淨零排放、循環經濟、生態平衡、經濟發展兼顧節能減碳的永續農業目標,整合中興大學校內外的專家學者,應用創新永續技術及前瞻設備於農業永續研究發展,就四大研究領域--循環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科技農業,規劃13個相關研究子計畫,以落實尖端技術應用於淨零碳排之農業發展、精準耕作、智慧管理、產業銷售、技術推廣之創新模式。

圖: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計畫關聯圖

研究領域一:循環農業

領域召集人:楊秋忠 院士/終生榮譽國家講座

本研究領域將應用生物資源整合型「多合一」(all in one)開發碳循環的創新土壤碳匯之多重機制,從整體解決(total solution)之方法,發展有機廢棄物以杜絕碳排放的技術加速製成有機質肥料或土壤改良劑,及部分轉換為價值附加產品與生產生物刺激素。以整合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的創新技術製成的有機質兼具增加土壤的碳匯功能,又可達成增加增進土壤品質、抗逆境韌性及作物固碳之多功效的綠趨勢,一舉數得,將可成為「淨零排放」的救星,以協助達成農業「碳中和」及「2040淨零排放」之目標。

研究領域二:設施農業

領域召集人:林俊良 中興講座教授

本研究領域以外部設施改善農作物生產產量與品質是近代農業科技發展趨勢。透過感測、辨識等技術與應用,結合跨領域資通訊技術、大數據、AI物聯網、區塊鏈等前瞻技術導入,建構農場管理與決策協作模式。從精準農業、精緻農業到智慧科技農業4.0,藉由新工程科技元素的挹注,促進農業發展能兼顧產量、品質、能源妥善運用與環境永續經營。本研究主題導入多樣化綠能、儲能設施與智慧電網、自發電生物感測技術、以及省能特殊波長光照,旨在農牧節能減碳,控制作物及禽畜良好生長環境,達產能與品質最佳化,將農業推向智慧化升級,並於2025年本校溪心壩畜牧場打造全國首處碳中和示範場域。

研究領域三:生態農業

領域召集人:陳樹群 特聘教授

本研究領域的核心目標是在氣候變遷影響下,營造人類農業生產與動植物生態棲習環境共榮共存的調適策略。方法上係研擬以自然為本,兼顧生物多樣性及碳匯之生態環境復育策略。
子計畫七為河口濕地(藍碳)的復育;子計畫八為退化坡地土壤 (黃碳)的地景修復;子計畫九為森林(綠碳)的碳匯與生態經濟;子計畫十為土壤(黃碳)的碳匯蓄存之預測,此三區為台灣自然碳匯的主要區域,但根據「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的資料分析,未來氣候暖化將加深生態環境退化及此三區的大規模碳流失。

研究領域四:科技農業

領域召集人:楊明德 特聘教授/工學院院長

本研究領域結合精準農業、精緻農業、智慧農業,以科技改善農作物生產過程,減少碳排、增加碳匯。導入AIoT及Big data於土壤碳匯、農業生產及農業空間分佈評估,藉由新科技挹注於空中遙測、地面栽培及地下監測,並透過智慧化科技之導入使用智慧感測元件結合資通訊技術(ICT)、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開發增進土壤有機碳匯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之科技化栽培管理模式,促進永續農業發展及農業淨零排放之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