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目標

為達成本計畫目標-建構「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以整合現代化的技術/設備應用於農業發展,以達循環經濟、生態平衡、經濟發展及節能減碳的永續農業,本計畫整合校內五大校級中心,包括永續能源與奈米科技研究中心、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先端產業精密製程中心、大數據中心及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之人力設施等資源,並整合校內外農學、環境/生態科學、工學、理學、人文藝術等跨領域專業人才組成研究團隊,基於各研究領域之優勢下,共同實現農業永續發展之理念,創造農業永續發展之新未來。

計畫成員傑出績效

楊秋忠

中研院院士、教育部終生榮譽國家講座、ICSU國際環境問題委員會環境科學終生成就獎、教育部學術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5次、科技部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及技術移轉獎、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學術創業先鋒(108)、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109、110)

林俊良

科技部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科技部傑出獎3次、教育部學術獎、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人文獎、第15屆國家發明創新獎(107)、第十六屆有庠科技論文獎(107)、2020國家新創精進獎、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109、110)

黃振文

未來科技獎(111)、第19屆國家新創獎(111)、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終身貢獻獎(111)、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109)、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108)、第14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第15屆國家發明創新獎(107)、十大農業專家

武東星

科技部傑出獎、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2次、教育部教師產學合作獎、師鐸獎、107美國光學學會會士、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澳大利亞能源學會會士、英國物理學會會士、107國際光電工程學會士、108新加坡國際薄膜會士、109瑞典國際先進材料學會(IAAM)會士

黃介辰

iGEM銀牌(111)、iGEM金牌(110)、第17屆國家新創獎(109)、第11屆國家新創獎、未來科技突破獎(108)、興大之光(110)

葉鎮宇

The Bau Family Award (鮑氏獎) 、Asian Rising Star (The 15th Asian Chemical Congress)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奈米科技傑出學術研究獎、第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興大之光(110)

林幸助

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111)、國際全國環境變遷組織START年輕學者研究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會士(108)

宋振銘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IEE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教學傑出獎」(110)

楊明德

未來科技獎(111)、111年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獎章、科技部傑出研究獎(109)、未來科技突破獎(108、109)、AI投資潛力獎(108)

林耀東

未來科技獎(111)、第19屆國家新創獎(111)、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第15屆國家新創獎(107)、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109)、2020國家新創精進獎

貝格泰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謝慶昌

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第15屆國家新創獎(107)

何孟書

第15屆國家新創獎(107)

林坤儀(年輕學者)

台灣綜合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創新研發成果競賽優等獎(105)、哥倫布計畫補助(108)、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懷璧獎(107)、109年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獎、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109、110)

劉雨庭(年輕學者)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107)、中華土肥料學會双桂土壤科學獎(108)、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懷璧獎(109)、台灣綜合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創新研發成果選拔佳作獎(109)

柳婉郁(年輕學者)

Emerald Publishing卓越貢獻獎(108) 、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懷璧獎(108)、呂鳳章先生紀念獎章(110)

賴盈至(年輕學者)

未來科技獎(111)、第二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111)、材料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111)、未來科技突破獎(107、108、109)、興大之光(108)、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懷璧獎(109)、真空學會年輕學者獎(109)、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110)

溫志煜

第16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108)、第15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107)

林慧玲

十大傑出農業專家(109)、第15屆國家新創獎(107)、臺北生技獎技轉合作獎(109)

薛涵宇(年輕學者)

未來科技獎(111)、第19屆國家新創獎(111)、第二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111)、臺綜大「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選拔」佳作獎(107)、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懷璧獎(110)、第18屆國家新創獎(110)、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青年高分子科技獎(110)

吳宗明

未來科技獎(111)、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109、110)

裴靜偉

未來科技獎(110)

吳靖宙

台灣化學感測器科技協會110年度學術獎章-學術傑出獎(111)、未來科技獎(110)

申雍

未來科技獎(110)

賴鴻裕

未來科技獎(110)

陳志銘

Fellow of Vebleo (110)

郭寶錚

111年台灣農藝學會個人學術獎、世界銀行「農業新創競賽」頂尖創新者獎(109)

陳樹群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10)

洪爭坊(年輕學者)

111年孫守恭教授植物病理學術獎勵金 – 傑出年輕植物病理學者獎

研究空間、設備與實驗場域

充裕的研究空間是本研究中心發展之基石,106年下旬永續能源與奈米科技研究中心、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先端產業精密製程中心已遷入本校新建之應科大樓內,共計有960坪,三大中心並設置有能源實驗室、核心及測試實驗室、製程實驗室、生物與環境監測實驗室、溫室氣體通量塔、航遙測影像處理實驗室及特色實驗室等,並結合本校之貴重儀器,研發能量充足。

本計畫將以溪心壩牧場作為主要實驗之場域,本校溪心壩牧場為一研究教學兼用之牧場,占地73,296平方公尺,設有牛舍、豬舍、雞舍、堆肥舍、焚化爐及廢水處理廠等牧場設備,並配合本校霧峰園藝試驗中心、高冷地分場及惠蓀林場等農牧用地,以確實達到研究的目標。

本中心將成立諮詢委員會:邀請吳茂昆院士、李文雄院士、周昌弘院士等擔任諮詢委員,研擬本計畫長期穩定發展之方向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