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研究領域

本中心為達循環經濟、生態平衡、經濟發展及節能減碳的永續農業推動目標,故整合中興大學校內外的專家學者,應用創新技術/設備於農業永續發展,就四大研究領域--循環農業、新穎材料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規劃13個相關研究子計畫,以落實將科技融入農業栽培、管理、銷售之產業創新流程。

圖: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計畫關聯圖

研究領域一:循環農業

領域召集人:楊秋忠

在循環農業中「碳循環」最為大宗且直接影響溫室效應,有效處理禽畜廢棄物及以木質纖維素為主之農業有機質廢棄物,轉化為綠能或農業相關有機質資材為達成循環農業之重要技術瓶頸。本研究將透過對微生物族群、各種功能性微生物及相關酵素之解析與組合運用,針對禽畜及木質纖維素等廢棄物建構能高效率且穩定控制之生質綠能生產程序及有機質資材之轉化再利用程序,以達循環農業之目的。

研究領域二:新穎材料農業

領域召集人:黃振文

本計劃主要目的在於利用友善新穎環境材料與技術解決目前全球農業迫切之三大議題:食品安全、環境變遷及環境永續發展,並配合台灣農業多樣化及精緻之特性,以農業廢棄物 (炭化稻殼、牡蠣殼、矽藻土、生物炭黏土等) 回收再精煉成環境友善之新穎材料,藉以提高台灣農產品之質量,建立健康、安全、環境友善之品牌。農業新穎材料主要研究主軸為:土壤碳蓄存、肥料緩釋材料/技術、植物保健劑、植物抗逆境之調控、蔬果保鮮技術及新穎材料之生物細胞生理機理及安全性評估。本研究規劃主要內容:友善環境農業新穎材料研發與安全評估;農業新穎材料在植物保健開發、應用與機理;農業新穎材料在農產品保鮮開發、應用與機理等三項子計畫。透過友善新穎環境材料高值化、土壤改良/碳蓄存、植物保健、蔬果採收保鮮,以致於最終細胞反應等一上中下游系列研究,期使農業生產及儲運,朝自然、友善的經營方式,提升生產技術,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研究領域三:設施農業

領域召集人:林俊良

以外部設施改善農作物生產產量與品質是近代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從精準農業、精緻農業到智慧科技農業4.0,藉由新工程科技元素的挹注,促進農業發展能兼顧產量、品質、能源妥善運用與環境永續經營。本研究主題導入多樣化綠能、儲能設施與智慧電網、自發電生物感測技術、以及省能特殊波長光照,旨在農牧節能減碳,控制作物良好生長環境,達產能與品質最佳化,架構次世代智慧農業。

研究領域四:生態農業

領域召集人:陳樹群

農業供應人類賴以為生的糧食,也影響著生態與文化。生態農業計畫探討農業溫室氣體對生態環境之影響並發展減量技術;尋求在農業大地景尺度下達成生產、生態和農民生計三贏的環境友善生態農法最佳操作模式;農業精準栽培管理技術開發;最後以人文社會思維調整農業政策以維糧食安全、農業資源及農業永續經營,希冀對人文、生態及農業永續經營發展意義及價值做跨域研究與對話。未來五年將整合本團隊於農業環境人文、農業精準栽培、農業地景生態與農業溫室氣體減量之各領域專家專長特色,進行整體性的臺灣生態農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