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台南即時報導
國內首次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負碳技術研發與碳權開發計畫,今天由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中興大學、台哥大簽署夥伴關係備忘錄,選定安南區城西廢棄魚塭地種植3千棵紅樹林,以3年時間,比較復育前後碳匯與溫室氣體排放變化,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形成技術範例,進而在更多廢棄魚塭與鹽田,並推廣到有紅樹林的國家。
夥伴關係備忘錄簽署活動在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行,在國家公園署代理署長陳貞蓉見證下,由台江處長謝偉松、中興大學教授林幸助、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劉麗惠共同簽署。林幸助說,這項研究原本是國科會核定補助,但只有研究,沒有種植紅樹林,也沒有土地,因此結合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台灣大哥大展開這項前瞻性的「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負碳技術研發與碳權開發計畫計畫」,也是國際上罕有的計畫,參與成員15人,為跨領域的合作。
林幸助說,國家淨零排放12項關鍵戰略中,僅有兩項和負碳(把碳吸入地裡)有關,其中又以藍碳是低成本又最有效的減碳辦法,而藍碳中又以紅樹林的碳儲存能力最高,因此做此試驗計畫。我國的藍碳目標是2030年達到70萬噸,目前約35萬噸,以1公頃紅樹林7千噸增加7千噸碳匯量計算,雲嘉南4千多公頃的鹽田種紅樹林就可增加約34萬噸碳匯,就可達成目標。
目前,全世界約1.2億人靠紅樹林來為生,紅樹林除減碳外有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觀光等功能,每公頃創造180萬元的價值,創造多贏。林幸助表示,紅樹林具保育生物多樣性是聯合國所認可,以台江國家公園候鳥為例,當東北季風強烈,黑面琵鷺等候鳥也會躲在紅樹林內。依全球生物多樣性指標,有23項目標強調,至少要復育已劣化的30%生態系統,紅樹林就是其一。
林幸助強調,隨著海平面上升,更多濕地將消失,此實驗目的希望活化西南沿海廢棄魚塭、鹽田,除了減碳,增加碳匯,也為漁民創造生計、增加福祉,讓棲地復育實現。此一實驗計畫希望能建構紅樹複合性性養殖負碳技術,過程中匯監測溫室氣體排放,並用奈米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種紅樹林對生物多樣性的正負值,並算出碳匯量,形成範例技術,運用在雲嘉南等西南沿海鹽田、魚塭濕地,以及推廣到有紅樹林的國家。
實驗地位於安南區城西,面積2.7公頃,其中種紅樹林(欖李、五梨跤)1公頃,0.8公頃採自然方式生長,0.2公頃施肥,另,對面現有紅樹林為自然對照組,做相互比較,3年經費約4500萬元。
謝偉松表示,我國自然碳匯分綠碳(森林)、黃碳(土壤)及藍碳(海洋),其中藍碳類型主要有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等,正好是台江國家公園的主要保育資源,期許本試驗合作計畫成果得以提供國家公園未來魚塭增加碳匯經營管理策略的重要參考。台哥大表示,此計畫不但減碳,還可改善地層下陷,深具學術價值,將持續為生物多樣性、增加碳匯以守護環境而努力。
圖說:台江國家公園內水道、魚塭旁有大面積紅樹林,也是最珍貴的藍碳。記者鄭惠仁/攝影
圖說:國內首次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負碳技術研發與碳權開發計畫
圖說:國內首次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負碳技術研發與碳權開發計畫,選定台南市安南區城區
照片圖說:國內首次紅樹林複合式養殖模式負碳技術研發與碳權開發計畫
影片連結:https://cdn2.udntv.com.tw/media/video/241205150601268_720p_2628.mp4
轉貼網址:影/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 雲嘉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2024-12-05
最新消息
-
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2024-12-05 -
企業如何進行TNFD與生物多樣性自然財務揭露 興大有解方!
2024-12-04 -
從碳匯到保育 興大柳婉郁教授榮獲113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
2024-11-28
亮點研究
-
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2024-12-05 -
【學術亮點】利用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複合珠有效的去除溴化乙锭:吸附機制與表現的深入探討
2024-11-15 -
【學術亮點】磁控自潔實驗室氣泡Ag@TiO2@Fe3O4中空球型SERS基板製備及與於光催化降解之應用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