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抗藻塗料 減少船底藻類生物附著
稿源:2022-8-19/大愛新聞/黃千容、謝啟泉
水下汙垢附著在船舶、儲存槽等處,除了影響外觀,也會造成表面結構損壞。但青蛙水陸兩棲於髒汙爛泥的環境,為什麼能永保乾淨光滑?中興大學材料系的團隊,被青蛙表皮柔軟、皺折且光滑的特性感啟發,研發出「仿生水下抗生物汙染附著表面塗層」,成功發展出友善環境的塗料。
金屬片從水中撈出來,有上塗料的這一側是光滑的,另一側,長了滿滿的藻類。還有塑膠界面的蛙鏡和游泳圈也是,沒上塗層的部份,成了青苔和綠藻的家。
中興大學材料系博士生 陳亭綸:「就是減少它,可以捕食它的食物,它(生物)就不會在這邊生長,我們塗料主要的預防,就是先預防微型藻類的附著,那這樣子的話,這些大型汙垢生物,它就沒有食物可以吃,那就不會長在那個船的表面。」
像藻類或是有侵蝕性的水下生物,附著在船身、儲存槽或科學園區的水下水管,會縮短使用壽命。船隻表面大量附著的汙垢生物,跟著船隻航向世界,也影響當地生態平衡,傳統塗料含有重金屬,容易汙染海洋。
如何友善生態又能抗水下生物附著,中興大學材料系副教授薛涵宇,陪孩子抓青蛙的時候,從牠光滑的表面,啟發了研究的靈感。
這個角落的青蛙,為研究團隊研發塗料貢獻許多學術價值,不斷嘗試,終於找出可量產又友善生態的複合材料。目前研究團隊針對不同藻類在淡海水環境進行測試,證實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抗生物汙垢附著能力。
中興大學材料系副教授 薛涵宇:「有一天就突然發現青蛙的表面很滑,而且青蛙所生長的環境,對我們來說可能是髒的,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就發現,這種微結構我們好像做得出來,那這孔洞就很像儲存槽,把這個矽油(防附著塗料)吸納在裡面,隨時慢慢地長效型釋放。」
這項研究也獲得第18屆的國家創新獎,研究團隊的仿生物材料,目前已經發展到第2代,成本從1公克2萬元降低到1公斤數千元,未來如果能夠透過奈米技術,使用高分子材料來降低成本,取代重金屬塗料,就能讓我們的海洋環境更友善。
照片圖說:材料系副教授 薛涵宇
轉貼興新聞: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3914
仿生抗藻塗料 減少船底藻類生物附著 2022-08-19

最新消息
-
藍碳立法邁大步 興大林幸助教授催生台版藍碳方法學
2025-07-29 -
中興大學《AI發展的法律藍圖—權利與責任的平衡》專書 打造AI治理法律框架
2025-07-14 -
植物診療師立法通過,保障食安與路樹安全 Ft. 國立中興大學校長 詹富智
2025-07-14
亮點研究
-
本中心2024年學術亮點產出節錄簡介
2025-01-17 -
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2024-12-05 -
【學術亮點】植物內生菌 Burkholderia seminalis 菌株 869T2促進多種蕨類植物生長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