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在溪流生態超重要 國際期刊登台灣跨校團隊成果
稿源:2022-3-16/中央廣播電台/陳國維
國立中興大學與清華大學跨校研究團隊,針對苗栗後龍溪流域建構食物網模式,並分析生態數據,發現昆蟲等節肢動物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期刊「水產科學」(Aquatic Sciences),將可作為國內外溪流保育政策制訂參考。
由中興和清華大學3位教授林幸助、楊曼妙、曾晴賢,與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廖一璋共同組成的跨校研究團隊,以苗栗後龍溪流域為樣區,展開為期1年的生態調查,完成台灣少見的橫跨水域、濱溪陸域的生態系研究。
林幸助指出,台灣有100多條主要溪流,以往溪流保育工作常著重在水域生物,很少全面考量包含濱溪陸域的整個生態系統,多樣性極高的昆蟲等節肢動物也時常被忽略,因此,這次研究涵蓋的生物類群有25個生態功能群,包含微藻、碎屑、昆蟲、甲殼類、魚類、兩棲類、肉食哺乳動物,及陸域植被等。
廖一璋則表示,研究結果顯現昆蟲等節肢動物在溪流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水域及陸域間能量傳遞的重要角色,許多水域及陸域生物都以昆蟲為主要食物來源,所以針對濱溪植被豐富的溪流,若將陸域群聚移除,將對生態模式結構有顯著影響。
廖一璋:『(原音)像是許多水生昆蟲羽化後,都會飛到陸域濱溪去棲息,也就是他們會變成陸域生物的食物來源之一,陸域的昆蟲也常常掉到水裡面被魚給吃掉,這就形成一個能量循環,來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所以在溪流保育工作上,如果繼續採用像水泥邊坡化的工程來移除濱岸植被,那原本從陸域來的食物來源就會消失,漸漸就會影響水域的生態系統的健康,還有它的穩定性,生態系統也會變比較脆弱。』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月刊登在國際期刊「水產科學」,林幸助說,這次研究是以較系統性的研究方式,來提出客觀的科學證據,希望政府相關部門未來在溪流保育政策制訂時,能將濱溪陸域環境生態納入考量。
照片圖說:研究團隊在野外調查以蘇伯氏水網採集水生昆蟲。
轉載興新聞: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2935
昆蟲在溪流生態超重要 國際期刊登台灣跨校團隊成果 2022-03-17
最新消息
-
敬請協助宣傳「生成式AI賦能智慧農業座談會」,即日起報名至11/27(三)截止,歡迎各界踴躍報名!!
2024-11-18 -
2024 UAV應用於空間資訊永續環境國際論壇 興大登場
2024-11-12 -
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碩博士學位學程主任 黃姿碧 天然益菌有機資材 助力植物、土壤健康
2024-11-04
亮點研究
-
【學術亮點】利用海藻酸钠/氧化石墨烯複合珠有效的去除溴化乙锭:吸附機制與表現的深入探討
2024-11-15 -
【學術亮點】磁控自潔實驗室氣泡Ag@TiO2@Fe3O4中空球型SERS基板製備及與於光催化降解之應用
2024-11-12 -
【學術亮點】使用 iRIC Nays2DH 進行潰壩試驗中泥沙輸送行為的數值模擬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