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企業加速因應減碳 中山大學首度開「碳權」系列課程
稿源:202-9-16/自由時報/林曉雲/台北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明年上路,首波將針對年排放量高於2.5萬公噸、287家的碳排大戶徵收碳費。為協助企業因應,台灣碳權交易所、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及台灣證券交易所,首度開辦「碳權如何取得」系列課程,首場課程吸引半數以上的南部企業參與,以光電產業、鋼鐵工業及金屬製造業為主,協助企業落實淨零及自主減碳。
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蔡宏政表示,碳權是大家尚未深入了解的領域,希望藉由碳諮詢與教育宣導服務,讓在地企業跟上氣候變遷因應與調適的列車,第一場課程內容涵蓋「海洋與自然碳匯方法」與「碳權交易與其市場機制」,由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右仁,以及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終身特聘教授柳婉郁,協助企業解答各種碳權疑問,同時分享自然碳匯方法學,並深化碳權交易與市場機制的觀念,以達碳中和與淨零藍圖。
王右仁則深入解釋碳權「就是允許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的權利」,他說明,當客戶要求企業達到碳中和,但減碳速度沒有這個快,就需要買碳權來滿足供應鏈碳中和要求,目的是將地球中的溫室氣體總量減少,台灣碳權交易所也將扮演企業間碳交易的重要角色。
柳婉郁提到,企業若沒有淨零、訂單可能會清零,國際企業已開始要求供應鏈廠商提出碳中和與淨零策略,除了產業減碳轉型以外,取得自然碳權是必要手段,碳定價是讓世界更公平正義的執行方式,也讓台灣的社會有淨零的經濟結構。
蔡宏政表示,首堂碳權課程內容精彩豐富,除了藍碳、綠碳與黃碳的方法學以外,更仔細說明申請碳權的5大原則與申請過程的3大階段,該系列課程將陸續加開,近期課程包含9月21日「碳權取得實務分享」以及12月ISO 14064-1、ISO14067內部查證員國際證照課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堅持為企業把關師資與品質,並提供高規格上課教室,舉辦碳權、碳制度、碳盤查等專業課程,期待更多企業一同加入減碳與淨零行列。
照片圖說:協助企業加速因應減碳,中山大學首度開「碳權」系列課程。(中山大學提供)
轉貼興新聞: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6219
協助企業加速因應減碳 中山大學首度開「碳權」系列課程 2023-09-16

最新消息
-
因應氣候變遷急需國土規劃 興大攜手各界從生態服務建構國土韌性
2025-05-08 -
「柳婉郁教授- 坡地茶園之社會、環境與生態永續策略」深耕茶園研究,引領茶業應對氣候挑戰,開創永續新局!
2025-04-23 -
跨域對話啟動林業新契機 中興大學論壇聚焦森林碳匯與國產材永續推廣
2025-04-21
亮點研究
-
本中心2024年學術亮點產出節錄簡介
2025-01-17 -
國內首件負碳研發與碳權開發選定台南 藍碳紅樹林當先鋒
2024-12-05 -
【學術亮點】植物內生菌 Burkholderia seminalis 菌株 869T2促進多種蕨類植物生長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