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9-10-04/CSR@天下/鄭宇茹
清大博士畢業,通常都是進竹科當年薪百萬起跳的工程師,但許又仁不一樣,他和伙伴成立元沛農坊,成為「科技農夫」推廣永續農業,不但打造無臭廚餘堆肥,更把豬糞變黃金!
從Google Map看,花蓮玉里的農田裡,竟然出現了台灣黑熊在奔跑!原來,這是期間限定的黑熊彩繪田,上面除了可愛「黑寶」造型,還寫著「Hi玉里2019」,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合影打卡。
這個全台第一個使用無毒農法耕種的彩繪田,背後推手是擁有高科技與有機肥料等農業資材的社會企業「元沛農坊」。元沛利用科技規劃出彩繪田的無毒耕種策略,吸引有志以無毒、有機耕種的農民加入協作,打造無毒示範田,促進當地產業轉型,也推廣守護自然環境的價值。
「農業本身不只肩負了糧食生產,其實是讓整個社會每天的生活得到一點基礎的娛樂,是對人類社會影響是很緊密的產業,但是又有待大家去帶入新的東西,我就想農業是一個很可以切入的產業,」元沛創辦人許又仁說道。
市場上有不少生物科技公司,就連農藥業者都以此自稱。可是元沛不太一樣,因為他們不僅用科學方式生產有機肥,還要用科學思維來顛覆農業的可能性。
但,科學如何翻轉農業?元沛的起手式「無臭堆肥」,正是最佳例證。
這是在2016年創辦公司、讓他們一炮而紅的群眾募資計劃。他們和三芝臨海農場學習,藉由控制溫濕度、時間、與堆肥的碳氮比,打造無臭的廚餘堆肥取代農藥,並經由新竹縣環保局媒合,在新竹香園紀念教養院建立示範場域,讓廚餘和農業廢棄物重新回到土壤,同時增加土壤中的養分,使教養院師生能自己種又自己吃,創造農業循環。
從廚餘推肥出發,他們進一步研發出「蚯蚓土」。在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的蚯蚓專家賴亦德指導下,他們到屏東跟宇陽能源做蚯蚓養殖場,把牛糞跟豬糞結合,透過養殖蚯蚓將「糞便變黃金」,創造出「蚯蚓土」這種富含植物所需的營養、完全不臭的有機肥料,再度顛覆傳統肥料的做法。
此外,許又仁和伙伴還會親自下田和農民一起耕種,紀錄相關數據,視策略調整資材或技術,藉此降低農民有機轉型時的損失與風險。「我們不能只用進步的價值(環境永續的耕作方式),去讓他們承擔生活品質下降的風險。我們的目的也不是要打敗農民,而是用這些技術告訴他們這樣是可行的,然後以顧問的身分,陪伴、協助他們。」
應用科學讓農業更好
頂著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博士的頭銜,36歲的許又仁和當時同是清大學生的王仕祺、林儀嘉創辦了元沛農坊。他不當科學園區百萬年薪的工程師,而是捲起袖子、褲管當起「科技農夫」,原因竟然是因為「愛吃」。
「因為農業實在是…太好吃的一個產業了!」許又仁眼神發亮地說著。
許又仁時常逛小農市集尋找好吃的農產品,甚至因為欣賞農夫的種植技術而感到愉悅,讓他自然而然地關注農業。幾年前爆發食安風暴時,讓有生物科技背景的他開始思考:「有機農業戶到底需要些什麼?只是單純不要農藥就好嗎?還有哪些問題?有哪些科學解方?」
從這些出發點切入,許又仁笑稱自己騙來資訊工程背景的王仕祺、和主修化學工程的林儀嘉共同創業。「我們專長不太一樣,但都能應用在其他產業並促進升級。所以在思考創業時,因為都對農業有興趣,就想能不能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環境問題,這是我們創業的初衷。」
儘管有興趣、有各自的專業背景,但對於如何實際行動仍一知半解。於是,他們開始摸索、學習,在2015年初拜訪臨海農場後,讓他們茅塞頓開,因為這片離海岸僅200公尺左右、土壤貧瘠的農地,經由廚餘堆肥改質之後,種出的鳳京白菜,竟有微微的蘋果香氣!
原來,植物跟微生物之間有交互作用、依賴性以及競爭關係,臨海農場的農作物長得好,正是因為用生物技術讓土壤提供所需養分,才能在短短20天左右的週期,就長到理想的採收標準,既好看又好吃,還能把過多的農業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栽培土,形成自然循環。這讓元沛從創業之初,就將科學奉為圭臬,不僅是栽種策略的設計基礎,也是研發農業資材的利器。
光合菌是另一個「科學實證」。2017年,元沛和宇陽能源合作沼氣發電案,先把固體分離出來給蚯蚓做堆肥,糞水則進到沼氣發電槽發酵用來發電。在這個科學過程中,又再度有新發現——原來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豬糞水,蘊含著有益植物生長的光合菌!
其實早就有豬農深知豬糞水的價值,因為用來澆香蕉樹、檸檬樹,發現效果很好。他們跟許又仁說:「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你看,有噴到豬糞水的就「金金(台語,意指長的有光澤、好看)」,沒有噴到的就不好看!」
許又仁用科學來解釋豬農「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奧秘。原來光合菌的氨基酸二次代謝物是天然植物促進成長劑,能促進植物的健康成長。元沛將「菌水」拿到實驗室進行純化,培養出濃度很純、很高的光合菌,就變成了純天然肥料。
「以前光合菌是理論,但我們實際應用到田裡,證明真的很有用。我們創業3年來,一直都是朝著用科學方法去解決環境問題在努力,」許又仁說道。
用無毒農業創造3贏
從和臨海農場學習栽種關鍵技術,再到農業資材的生產,元沛以「科學農業」打響口碑,名聲也逐漸建立起來。所以,當花蓮玉里鎮公所和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準備進行今年的彩繪田時,便找上元沛合作,由鎮公所媒合土地,讓當地有志從事無毒的小農協助參與,一同推廣無毒示範田。
除了栽種規劃與肥料使用都有科學根據,他們並結合物聯網IoT的氣象站、跟中興大學教授楊明德合作的無人機技術,檢測作物的成長與彩繪的成效。許又仁不但每個月固定到花蓮下田查看,還成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常務理事。他注意到農業也能結合觀光業,可以依據議題需要,打造具有親和力的景點,每年可以有不同主題,只要割完稻再種就好。這種意象營造的可能性,和過往蓋硬體建築、卻可能破壞環境的觀光模式,簡直天壤之別。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組經理陳孟可表示,實行無毒農法後,只有他們的田上面有燕子在飛,甚至連雁鴨都回來築巢了,「今年是第1年,旁邊農民都還在觀望,但我們想藉由示範田來推廣無毒農法,鼓勵周遭農民一起做。」
協助種稻和管理的玉里網紅青農「小劍劍」謝銘鍵,也曾向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透露,使用生物科技育出來的秧苗呈現青綠色,用慣行農法則會帶黃色,顯著的差異讓他非常驚訝。
在這個專案中,元沛還負責銷售彩繪田種出的無毒稻米,賣給堅持使用友善環境材料的社會企業「1982法式冰淇淋」釀成米酒,然後做出獲得強調無添加的「亞太AA美食獎」的3星獎冰淇淋。
許又仁認為:「如果你能做出很好的示範,讓大家都願意為了吃好吃的東西,把環境污染內部化,就不會是生產是你家的事我不管。同時可以享受到1球頂級的無添加冰淇淋,這是不是就是人、產業、環境3贏的狀況?」
解決創業困難靠智慧
運用科技解決農業、甚至是產業問題的模式,讓元沛3年來得獎無數,不只成功募資百萬,證明永續農業的可行性,還曾獲得2015年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劃、星展銀行社企獎助金5萬星幣(約110萬台幣),以及星展提供的經營培訓課程機會等等,十分風光。
但許又仁形容新創公司就像有機體,每天都不斷變化,也不斷產生新的困難,從什麼該投資、支出,到團隊成員的核心價值差異,或是每個人的成長瓶頸,每個階段的挑戰都不太一樣。最困難的是新創公司要願意面對商業現實,只有面對,才知道自己能力到哪,也才清楚和別人合作可以達到何種程度的目標。
歷練3年他深刻體會:「創業就是在過程當中,我們要學習跟生活的難點和平共處,我覺得這是一個智慧吧。」
因為有成長,每天都開心
儘管挑戰不斷,但這幾年每當被問到最近開心嗎,許又仁總是回答:「開心,而且是現在最開心。」
這樣的回答不是因為變得更有錢,而是在工作過程中,清楚知道自己扎實解決了某些問題,也帶來相對的效益。「效益一定是反映在你的營收、人際關係、可以解決問題能力有沒有增長。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愈來愈重要,我們也逐漸有能力可以去解決別人的問題,就以這件事情來講,是不是就是一件價值連城的事情?」
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是做別人交付的無聊工作,而是有能力去解決別人的問題,如此一來不只找到了方向感,也累積了成就感。清大博士不去半導體廠工作,反而將所學的科學技術實際應用到農田中,進而讓產業產生變化,同時也找到了知識的安身立命之處。
照片圖說:元沛農坊FB粉絲團
轉貼CSR@天下:https://csr.cw.com.tw/article/4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