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計畫架構及成員
一、人才培育方面成果111年共計61名參與研究成員,本計畫相關研究之博士生及博士後研究員共計71位,碩士班學生或碩士級助理共計135位。設置多種獎勵、補助辦法,提升學生攻讀博士學位之意願,鼓勵參與國內外大型競賽。本中心人才之培育數逐年成長。
- 設置研究生國際論文競賽:
- 開設線上專業、通識,培訓課程、工作坊:
- 邀請著名學者授課:
(一)優秀人才培育方面亮點如下:
- 楊秋忠院士與中研院李文雄院士共同指導皮宏偉博士生進行合作實驗,結合了合成生物學技能和進化知識,研究固氮的進化史,成果發表於進化生物學國際頂級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IF:8.8),並獲得日本遺傳學會2022年最佳論文獎。【領域一】
圖2.日本遺傳學會2022年最佳論文獎
- 黃介辰教授指導中興大學iGEM參加2022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榮獲銀牌。【領域一】
圖3. 中興大學iGEM團隊
- 黃介辰教授指導黃優人碩士生榮獲2022第一屆默克年輕科學人獎綠色化學傑出獎。【領域一】
圖4. 2022第一屆默克年輕科學人獎綠色化學傑出獎
- 楊秋忠院士指導岳文皓同學參加國科會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申請,以「使用混菌系統進行PLA分解方法之優化」題目脫穎而出,獲國科會補助及肯定,其優秀表現並獲永續農業獎學金1萬元之鼓勵。【領域一】
圖5. 岳文皓同學(右)獲永續農業獎學金
- 蔣恩沛教授指導劉峻佑碩士生參加2022 4th Asia-Pacific Nutrigenomics Nutrigenetics Organization (APNNO) Biennial Conference 第四屆亞太地區營養基因組學和營養遺傳學學會 (APPNO) 雙年會,榮獲「優秀海報獎」。【領域一】
圖6. 優秀海報獎
- 劉雨庭教授指導李文惠博士生參與2022第28屆國家同步輻射用戶年會暨研討會,榮獲口頭競賽優等獎。【領域二】
圖7. 李文惠博士生(右4)
- 薛涵宇副教授指導陳亭綸博士生參加2022年高分子學會年會,榮獲英文口頭論文報告競賽銅牌。【領域二】
圖8. 陳亭綸博士生(左)
- 薛涵宇副教授指導曾沛潔碩士生參加2022年中華民國界面科學學會年會,榮獲元件與應用組口頭報告競賽優等獎。【領域二】
圖9.曾沛潔獲元件與應用組口頭報告競賽優等獎
- 薛涵宇副教授指導陳易辰博士生2022台灣材料科學微結構影像美學競賽,榮獲光學顯微鏡(OM)影像組銅質獎。【領域二】
圖10. 陳易辰博士生(右)
- 林耀東教授指導陳映辰大學生,榮獲2022第三屆正翰生技創新獎-應用創新組正瀚首獎。【領域二】
圖11. 陳映辰大學生
- 賴盈至教授指導盧弘惟研究生榮獲2022物理年會海報「優勝」。【領域三】
- 柳婉郁教授指導江哲瑀研究生參加2022第二屆農業生態系務研討會,榮獲學生論文競賽「優等」。【領域四】
圖12. 江哲瑀獲2022農業生態系務研討會學生論文競賽「優等」
- 楊明德教授指導許鈺群博士生、蔡慧萍教授指導莊忠翰博士生,參加第40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榮獲「學生海報獎」。【領域四】
圖13.許鈺群(左)、莊忠翰(中)
- 楊明德教授指導張巧琳研究生、楊明德教授指導陳柏安研究生,參加第40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榮獲「學生論文獎-佳作」。【領域四】
圖14. 陳柏安(左3)、張巧琳(右3)
- 楊明德教授大學生陳科樺同學,以「機車族的未來眼界---以樹梅派結合 GPS 資訊顯示系統開發」,榮獲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舉辦2022大專生 3S 創客競賽創意獎,獲得1萬元。
圖15. 陳科樺(右2)
- 蔡慧萍教授指導郭丞翰大學生,以「搶救台灣的心跳聲」,榮獲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舉辦2022大專生 3S 創客競賽「實作獎」及獎金1萬元。【領域四】
圖16. 郭丞翰(左3)
- 蔣恩沛教授指導蘇雅麗博士後研究員參加2022榮興計畫成果海報競賽,榮獲「特優獎」。【領域一】
- 林耀東教授指導簡郁杰榮獲精準環境醫學研討會重金屬與健康佳作海報論文獎。【領域二】
- 黃介辰教授指導鍾予安同學參加國科會111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申請,以「探討PQQ及Tryptophan提升丁醇產量的可行性之研究」題目脫穎而出,獲國科會補助及肯定。【領域一】
- 黃介辰教授指導忠信國小「麵包風味的魔術師-味道與酵母菌有關嗎?」榮獲110學年度台中市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生活科技組第三名。【領域一】
- 楊秋忠院士指導Asif Hameed(哈錫夫)博士,於2022年1月至印度Yenepoya University任教。
- 林坤儀教授指導Duong Dinh Tuan(褚廷同)博士,於2022年4月至越南Thai Nguyen University任教。【領域一】
- 林坤儀教授指導林家吟博士,於2022年8月至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學院任教。【領域一】
- 黃振文教授指導張道禾博士,於2022年8月至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學院任教。【領域二】
- 林幸助教授指導林巧雯博士,於2022年2月至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任教。【領域四】
- 陳淑卿教授指導陳宥廷博士,於2022年8月至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任教。【領域四】
(二)計畫成員傑出績效亮點如下:
- 陳樹群教授榮獲110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領域四】
圖17. 陳樹群教授榮獲科技部110年度傑出研究獎
- 楊秋忠院士創辦之地天泰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校衍生新創企業),榮獲2022 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創新技術傑出企業獎。【領域一】
圖18.楊秋忠院士榮獲2022 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創新技術傑出企業獎
- 楊秋忠院士創辦之地天泰農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校衍生新創企業),榮獲2022傑出生技產業潛力標竿獎。【領域一】
圖19.楊秋忠院士榮獲2022傑出生技產業潛力標竿獎
- 薛涵宇副教授以「兩棲類皮膚啟發長效性表面防蝕抗汙之滑液浸潤保護塗層」獲得2022未來科技獎。【領域二】
圖20. 薛涵宇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
- 林耀東教授、黃振文教授、薛涵宇副教授、義守大學土木系翁誌煌教授團隊「高值化智慧環境友善多功能型地膜研發與應用」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領域二】
圖21. 林耀東、黃振文、薛涵宇、義守大學翁誌煌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
- 賴盈至、吳宗明教授團隊「具有多維度中空奈米結構之複合片體及其應用」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領域四】
圖22. 賴盈至、吳宗明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
- 楊明德教授團隊「大面積收穫監測智慧平臺」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領域四】
圖23. 楊明德榮獲2022未來科技獎
- 林耀東教授、黃振文教授、薛涵宇副教授之跨領域研究團隊「高值化智慧環境友善多功能型地膜」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領域二】
圖24.林耀東教授團隊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 黃介辰與蔣恩沛及黃皓瑄教授團隊以「全方位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繼榮獲2020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後,持續拓展植物宿主應用範圍並與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結合,努力精進,備受肯定,團隊於2021及2022連續榮獲國家新創精進獎,此次獲獎還被推薦收錄於「2023國家新創精進標竿技術年鑑」。【領域一】
圖25.黃介辰教授團隊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精進獎
- 薛涵宇副教授團隊以「蛙類皮膚啟發之仿生水下抗生物污垢附著表面塗層」繼榮獲2021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後,努力精進,榮獲2022國家新創精進獎。【領域二】
圖26. 薛涵宇教授團隊榮獲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精進獎
- 林幸助教授榮獲教育部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領域四】
圖27.林幸助獲教育部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
- 賴盈至教授榮獲2022年奈米科技領域「第二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領域三】
圖28.賴盈至教授榮獲2022年奈米科技領域「第二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 薛涵宇副教授榮獲2022年綠色科技領域「第二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領域二】
圖29. 薛涵宇副教授榮獲2022年綠色科技領域「第二十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 黃振文教授獲111年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終身貢獻獎。【領域二】
圖30. 黃振文教授(右)獲111年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終身貢獻獎
- 林耀東教授榮獲111年台灣農學會農業學術獎。【領域二】
圖31. 林耀東教授(右)榮獲111年台灣農學會農業學術獎
- 薛涵宇副教授榮獲110年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青年高分子青年科技獎」。【領域二】
圖33. 薛涵宇副教授榮獲110年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青年高分子青年科技獎」
- 賴盈至教授榮獲2022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領域三】
圖34. 賴盈至教授榮獲2022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 楊明德教授榮獲111年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獎章。【領域四】
圖35. 楊明德教授(左)榮獲111年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獎
- 郭寶錚教授榮獲111年台灣農藝學會個人學術獎。【領域四】
圖36. 郭寶錚教授榮獲111年台灣農藝學會個人學術獎
- 吳靖宙教授榮獲台灣化學感測器科技協會110年度學術獎章-學術傑出獎。【領域四】
圖37.吳靖宙獲台灣化學感測器科技協會110年度學術獎章-學術傑出獎
二、學術成果及社會貢獻
(一)學術論文發表
111年本中心共發表247篇SCI期刊其中 (Q1-165篇,Q2-65篇,Q3-7篇,Q4-10篇),顯示研發能量充沛,依研究領域羅列主要亮點,依據史丹佛大學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1)」名單,其中在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分別為楊秋忠 院士、林俊良 中興講座教授、林坤儀 特聘教授、吳宗明 特聘教授、陳洵一特聘教授、張嘉修 教授(東海大學)、翁誌煌 教授(義守大學)。
高品質期刊列表如下:
- 楊秋忠院士探討細菌與古細菌之固氮系統(Nif)演化之優先次序研究發表於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IF:8.8,Rank:8%,提出固氮基因優先存在於細菌而非古細菌之優先假說。《論文連結》
- 黃皓瑄、黃介辰教授團隊探討植物內生菌Burkholderia seminalis 869T2可促進阿拉伯芥、青江菜、小白菜、萵苣、莧菜等作物生長研究發表於Microorganisms IF:4.926,Rank:39%,研究成果可進一步發現BP-R2菌株之作物應用種類及解析其促進作物生長之機制,期望能於未來擴大此菌之應用,並且提升經濟作物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中抵抗逆境之潛力。《論文連結》
- 林坤儀教授探討活性碳纖維介導的好氧氧化無氧化劑、無金屬高選擇性催化生產香草醛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F:11.07,Rank:8%,提出活性碳纖維作為香草醇轉化為香草醛的高效催化劑,而無需使用金屬和氧化劑。《論文連結》
- 薛涵宇副教授開發以螺旋狀嵌段共聚高分子為模板製備之銀/二氧化鈦奈米網狀複合結構作為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元件研究發表於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IF:10.05,Rank:8%,由二氧化鈦固有的光催化特性使SERS活性基板具自清潔與重複利用之特點,極具應用潛力。《論文連結》
- 劉雨庭、鄒裕民教授探討交互氧化還原同時移除Cr(VI)及As(III): F(II), Fe(III), 草酸及可溶性有機碳的影響研究發表於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IF: 7.129,Rank:7%,研究除釐清自淨反應如何受到環境中干擾物質的影響,也建議如何減輕干擾物質而達到最大的移除效率,並提供環境中重金屬汙染復育有用的方法,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論文連結》
- 鄒裕民、劉雨庭教授探討沉積態與膠體磷在接收農業與人為活動放流水之陸地-海洋交界處的轉變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IF:11.072,Rank:8%,本研究著重在磷從農地到海洋之傳輸,研究結果可幫助評估磷的優養化風險,達到農業與環境之生態平衡。《論文連結》
- 洪爭坊、黃振文教授探討從農業副產物中篩選並鑑定具有多功能的生物防治鏈黴菌LJS06研究發表於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IF:6。64,Rank:25%,多功能生物防治鏈黴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iginosus LJS06的鑑定與其防治胡瓜炭疽病的效果分析。《論文連結》
- 吳靖宙教授探討使用整合位置舉離通道之開放微槽的溶氧感測晶片評估研究發表於 Acs Sensors IF:9.618,Rank:5%,使用整合位置舉離通道之開放微槽的溶氧感測晶片可在短時間內進行細胞粒線體活性的評估,可用於環境用藥、奈米粒子或病原菌等對動物細胞或植物細胞的生理活性經時性影響評估。《論文連結》
- 裴靜偉教授探討利用碳量子點的光機子上轉換效應增強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效率研究發表於Nanomaterials IF:5.719,Rank:22%,碳是有機物的基本構成,可以從環境中取得。製成量子點後,可以增強發光二機體的發光效率與強度,具有節能效果,可以應用在仁光光合作用上,對能源永續具有幫助。《論文連結》
- 葉鎮宇教授探討具蒽基之染料敏化劑應用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在弱光條件下其光電轉換效率可達37%。研究發表於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IF:29.698,Rank:2%,新穎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Cs)有機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之有機或紫質(porphyrin)材料研究上,皆有發電效率極大之突破。《論文連結》
- 賴盈至教授探討一種用於高效海浪能量收集的管狀固-液界面摩擦電-電磁混合納米發電機研究發表於Nano Energy IF:19.069,Rank:5%,能夠為各種功能電子設備供電,例如溫度和濕度傳感器,以展示其在藍色能源回收的實際應用。《論文連結》
- 陳志銘教授探討以聚醯亞胺共價有機框架作為高效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電流增強劑研究發表於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 10.383,Rank:14%,合成新穎的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顯著提升太陽能電池光電效能。《論文連結》
- 林幸助教授研究實地量測紅樹林水筆仔與海茄苳之細根生務量及生產量,藉以評估細根之重要性研究發表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IF:10.753,Rank:9%,量測並評估自然碳匯紅樹林細根對於碳吸存力之貢獻程度。。《論文連結》
- 柳婉郁教授探討排除或不排除:抗議性樣本對都市老樹經濟價值評估之影響研究發表於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IF:5.766,Rank:4%,農業包括農林漁牧,而因應氣候變遷林業領域如何調適、如何建構韌性林業,為一大值得關注之議題。《論文連結》
- 陳樹群教授開發水深與 SWI 比率的三元圖,以顯示三種崩塌類型的特徵研究發表於Landslides IF:6.153,Rank:9%,三元圖可以解釋崩塌類型隨水深-SWI比的變化,更容易了解崩塌的發生。崩塌型態與雨量的關係,最終影響到坡地農業。《論文連結》
- 楊明德教授探討使用遷移學習和機器學習在無人機圖像中檢測水稻幼苗研究發表於Remote Sensing IF:5.349,Rank:14%,基於計算機視覺和無人機 (UAV) 獲取影像的作物檢測在精準農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採用遷移學習可以快速建立具有良好性能的物件檢測程序。農地的人工智慧辨識。《論文連結》
- 吳振發教授探討農地生態之鳥類棲地適宜性評估研究發表於Ecological Indicators IF: 6.263,Rank:24%,漁港型農地的生物多樣性非常具有價值,提供鳥類棲地與食物來源。然而,環境變遷也正在影響農業用地中的棲地可使用性,因此,在生態系中減輕具有提供鳥類棲地潛力的環境之農地環境壓力,正日漸受到重視。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提出以經驗數據作為基礎,發展農地鳥類棲地永續價值評估的專業方法。《論文連結》
(二)社會貢獻
- 興大首家衍生企業回饋 「地天泰農業生技」捐贈2千萬獎助學金,將捐贈新臺幣2000萬元獎助學金給中興大學,以「獎助優秀清寒與弱勢學生」及「共同推動永續環境學術發展」為目標,每學年提供100萬元,為期20個學年方式挹注,為興大第一家捐贈回饋的衍生企業。
圖38.創辦人楊秋忠院士(右2) 捐贈儀式
- 結合產官學 興大建置全台首座畜牧虛擬電廠、推動淨零碳排,中興大學前瞻理工中心、台灣電力公司綜合研究所及聯齊科技共同合作,花費2年時間,在中興大學溪心霸牧場建置國內首座畜牧虛擬電廠,打造國內畜牧業淨零碳排示範點,導入AI核心技術、智慧栽培、智慧檢測、智慧畜牧及綠能設施,以追日太陽能發電設備、廢共晶美合金催化廢水電解產氫發電系統、導入能源物聯網,透過通訊技術收集能源與環境大數據,每日監控產電資訊與數據。藉由溫室氣體盤查、溫室氣體減量、抵換剩餘排放量等措施,預計2025年牧場率先達到碳中和目標。
圖39.即時產電資訊與數據監控
- 興大出版最新植物真菌病害寶典 助農友正確診斷,同時特別收錄興大植病系孫守恭教授於2000年出版之《臺灣果樹病害》專書中七類果樹真菌病害資料。
圖40.《臺灣植物真菌與類真菌病害寶典》
- 楊明德教授團隊結合工程思維與技術帶來農業升級,近年全球極端氣候益發常見,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業部門,面對的耕作環境會越來越嚴峻,發展更好的sensor(感測器)或方法以掌握現狀、用有效率的方式耕作,克服現有困難。榮獲2022年國科會未來科技獎。
圖41.楊明德教授(右3)團隊AIPal伙伴
- 林俊良中興講座教授協助中興大學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 宣示2040達成全面淨零排放,已擬定淨零排放階段目標,預計2025年達成50%目標、2035年達成70%目標。現階段以溪心壩畜牧場為示範場域,,預計2025年牧場率先達到碳中和,下個階段再將牧場減碳固碳經驗,拓展至全校區及附屬場域。
圖42. 林俊良中興講座教授(右3)
- 林耀東教授團隊,研發植物保護、天然肥分、土壤碳蓄存(負碳技術)和增進土壤健康的智慧多功能型地膜,因可降解地膜亦為刻不容緩的全球議題,因此「環境友善多功能地膜」研究成果,經激烈評選,榮獲2022年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國科會未來科技獎及台灣農學學術獎殊榮。
圖43.林耀東教授
- 林幸助教授團隊提出台灣為一位於亞熱帶的海島型國家,除了島內氣候潮溼,淡水池塘湖泊散佈,再加上四面環海,即易造成生物汙染的危害,生物型汙染(biofouling)對於社會與環境層面已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所謂生物型汙染即為沉積在濕潤物體表面之動植物或微生物,特別是藻類,會對物體表面造成持續性的破壞:根系之物理性破壞與分泌酸性物質之化學性破壞,生物型表面汙染已嚴重影響到軍用與商用船舶、大型海事生產機具、海中油塔與風力基座、儲水器具(水塔、魚塭、游泳池)之使用壽命,除了造成安全上的疑慮外,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918大地震造成花蓮高寮大橋橋樑倒塌,楊明德特聘教授AIPal團隊無人機科技重建高竂大橋3D模型勘災並建置網站公開模型資訊,協助政府與民間單位進行勘災作業。
圖44. 興大建置高寮大橋現場環景3D模型
- 楊明德特聘教授用空拍機巡田、APP看結穗,新科技種田減少栽種風險! 空拍機搭配多光譜相機,飛到稻田上空,收集科學數據,幫助農民省時省力耕作,從插秧、施肥、病蟲害防治、用水到收成,都能依靠現代科技輔助,用APP讓農民在家就能「巡田水」。
圖45.楊明德特聘教授
- 啟用園藝療育園區,吳振發教授推動綠色照顧,園區內設有療育活動手作、香草、魚菜共生、花卉育種、療育綠牆、療育研究區、療育場域營造實作區等,並設有戶外的療育場域體驗與活動空間,推動園藝綠色療育。
圖46.興大園藝療育園區開幕
三、國際合作交流成果
(一)學術研究機構交流
本中心與國際研究機構共同發表國際頂尖期刊111年達135篇,國外高階研發人才或學者至中心交流76人次,擔任國際性會議講者、國際期刊編輯、學協會委員101人。
(二)與國際頂尖機構合作
- 中興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書寫臺美高教交流新篇章為提升國際化,增廣與美國姊妹校於學生交換、師資交流等合作,中興大學林俊良副校長帶領語言中心施以明主任、國際處向清揚助理,於2022年3月23日遠赴美國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與猶他州立大學校長Noelle Cockett簽署合作協議。
圖47.林俊良副校長與猶他州立大學校長Noelle Cockett共同簽署合作協議
- 中興大學與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12月13日在猶他州立大學簽訂工學院博士雙聯學位,雙聯學系涵蓋工學院所有系所,楊明德院長表示,興大近年來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補助為全國排名第五,在提升大學質量、鼓勵多元發展、強化國際競爭力、建立頂尖研究中心方面成果亮眼,同時興大工學院去年也獲選為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的重點培育學院。相信與猶他州立大學的合作,能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環境,開拓國際視野,培養與國際接軌的能力。
圖48. 猶他州立大學校長Noelle E. Cockett(中)與興大詹富智副校長(左)代表簽署
- 臺奧學研合作計畫-製備強韌功能性水膠及其於重金屬偵測與可拉伸式元件之應用等先進高分子相關研究探討。
圖49. 111年7月8日舉行JKU-NCHU-SAS Joint Webinar
- 參訪日本NIMS(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University of Tokyo以及RIKEN(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本此拜訪為疫情後首次實體會面交流,期能透過此次交流帶動雙邊更多研究合作機會。
圖50. 2022/12/18-22本校楊長賢副校長、物理系何孟書教授、陳信良教授及前瞻理工中心黃智峯組長參訪日本NIMS(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University of Tokyo以及RIKEN(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 日本NIMS之深田直樹教授至本校參訪並給予專題演講,演講題目為Functionalized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 for Future Electronic and Energy Related Devices,此為疫情後,首度NIMS人員來訪,對於雙邊未來合作奠定基礎。
圖51. 2022年12月16日,日本NIMS之深田直樹教授至本校參訪並給予專題演講
(三)舉辦國際研討會
- 111年12月13日舉行第三屆UCSD-NCHU/ENABLE/IDCSA/SMARTer Joint Symposium,本次會議邀請UCSD之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並同時舉行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計畫年度成果發表會,分別由四大領域各別發表該領域之特色成果,同時13子計畫展出成果海報及計畫培育之博士生展出論文發表,表現成果亮眼。
圖52. 111年12月13日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計畫年度成果發表會
- 第三屆國際精密工程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22, ISPE 2022)於11月11~13日在惠蓀林場舉行,對來自世界各地專家及學者表達誠摯歡迎。本次參與ISPE2022臺灣學者以實體方式出席,同時配合教育部新南向計畫及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會議邀請新加坡大學Cheng-kuo Lee教授、馬來西亞理工大學Kahar Bin Osman教授及美國新墨西哥大學Yu-Lin Shen教授遠道而來給予開幕致詞並發表專題演講,而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Vòng Bính Long教授雖無法前來也線上發表開幕演講,為期三天議程共分成8個分組會議及海報發表,參與研討會共約二百人,會議主題涵蓋半導體元件技術、精密加工技術、光學設計技術、奈米製造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模擬與材料設計、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及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這些技術都是與未來需求相關的有趣主題。
圖53. 第三屆國際精密工程研討會
- 111年7月22日舉行臺灣泰國智慧能源永續製造與奈米材料雙邊國際研討會Taiwan-Thailand Bilateral Workshop on Smart, Sustainable Energy, Manufacturing and Materials.,邀請美國Cornell University之Hinestroza Juan教授擔任大會主講人,並邀請泰國農業大學等在內之知名研究學府等9名講者及台灣講者共同參與,深入探討雙邊智慧能源之永續製造及奈米材料於雙邊之發展,共計超過100名人員參與。
圖54. 台灣泰國智慧能源永續製造與奈米材料雙邊國際研討會
- 中興大學人社中心舉辦人文前沿國際大師系列講座規劃了一系列「人文前沿國際大師講座」,邀請國際頂尖學者分別以「展望環境人文」(Vis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與「新南方人文學」(Humanities in the Global South)為主題進行系列學術講座。
圖55. 人文前沿國際大師講座
- 111年10月31日舉行台泰雙邊學生論文競賽決賽,為提昇本校研究生專業領域研究風氣及增進國際競爭力,鼓勵研究生發表並展示學術研究之成果,舉辦研究生論文競賽,本次競賽須包含本校在學研究生1名及泰國學術研究機構科研人員1名;競賽組別共分為「農業與生命科學」、「工程」及「人文」三大領域,參賽作品請擇一領域參與,共計14組團隊報名參加,於2022年10月31日進行全英文之論文問答,總計各領域6組團隊獲得優選。
圖56. 台泰雙邊學生論文競賽決賽
- 與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學與捷克皇家科學院建立合作關係,提升理工農領域研發能量,本年度更通過國科會雙邊研究計畫-臺捷 (NSTC-CAS) 雙邊合作人員交流PPP計畫)-製備超分支及含樹枝狀分子之高分子薄膜應用於二氧化碳/甲烷氣體分離;2022/10/4~10/20本中心黃智峯組長參訪捷克科學院,推動學術交流;9月及11月布拉格化工大學UCTP博士生及捷克科學院CAS教授訪台,進行交流及專題演講。
圖57. 布拉格化工大學UCTP博士生及捷克科學院CAS教授訪台
- 與日本RIKEN之CPR研究中心合作由來已久,於2022年9月1日舉辦4th NCHU-RIKEN雙邊研討會,會中邀請7位RIKEN研究員及本校4位教師給予演講,互動討論熱絡;本年度並聘任RIKEN資深專家 Dr. Yousoo Kim為本校講座教授;今年度已更新雙邊合作備忘錄MoU,本校楊長賢副校長、物理系何孟書教授、陳信良教授以及本中心黃智峯組長於2022/12/18-22日拜訪RIKEN,討論更多合作可能性,強化雙邊共同研究。
圖58. 4th NCHU-RIKEN雙邊研討會
- Global Top 100 and Elite Forum,以邀請世界著名之研究機構為優先,111年度共辦理9場百大菁英論壇,邀請日本NIMS、日本大阪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新加玻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等學術研究出色之教授給予演講,每場次皆約50人次參與。
圖59. Global Top 100 and Elite Forum
四、跨領域共同實驗場域
1.試驗場域
規劃出溪心壩牧場作為示範場域,該牧場為一研究教學兼用之牧場,占地73,296平方公尺,設有牛舍、豬舍、雞舍、堆肥舍、焚化爐及廢水處理廠等牧場設備,109及110連續二年編列預算並鼓勵團隊成員參與,110年分別以四領域亮點技術,共7團隊參與此亮點設施計畫,作為四領域新穎技術的驗證及示範,更重要的是亦可整合不同領域間的系統,做為未來系統彼此兼容性、目前已完成該場域的碳盤查,作為未來淨零技術驗證、輸出的有效性評估。
溪心壩牧場執行碳盤查,依循國際標準ISO14064-1:2018組織層級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執行。盤查作業遵照溫室氣體盤查的五項基本原則,分別為相關性(Relevance)、完整性(Completeness)、一致性(Consistency)、透明度(Transparency)及準確性(Accuracy)。盤查流程包含盤查邊界設定、潛在排放源鑑別(含重大間接排放源鑑別)及基準年設定,最終協調相關單位蒐集活動數據並予以量化,建立完整盤查清冊及報告書。
圖60.溪心壩牧場各類別排碳量
2.資訊中心:
於111年在本校應用科技大樓2樓建置資訊中心,收整來自牧場之環境、動物生理、水質、綠能之數據,供儲存、分析、控制之用途,同時結合AI及3D建模技術,針對場域作智慧管理,作為展示並評估測試系統彼此兼容性所在,對於未來技術的輸出極為重要。
圖61 場域資訊中心之建置(環境數據監控、畜牧動物行為監控、綠能發電監控)
3.核心實驗室
中心建置有貴重核心設施、奈米材料標章認證實驗室、生物與環境監測實驗室、溫室氣體通量塔、航遙測影像處理實驗室及特色實驗室等,比鄰國科會貴重儀器,比鄰科技部貴重儀器中心,核心實驗室建置完整之尖端之分析型儀器設備,亦符合ISO17025認證管理實驗室,提供本中心各領域研究之題材物理及化學特性之檢測分析,相關檢測能量亦支援及中區產官學研機構完整之分析檢測等相關諮詢服務,研發能量充足,並配合本校霧峰園藝試驗中心、北溝農業試驗場、高冷地分場及惠蓀林場等農牧用地,以達到牧場之智慧化、永續發展、淨零碳排之目標。
圖62.核心實驗室